23考研北大汉硕初试复试第一经验分享~(北大汉硕考研报录比)

一、个人情况
兄弟集美们大家好,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基本情况。我是二战考生,22年毕业于某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一战选择的也是北大汉硕,但由于当时考英语的时候阴差阳错违纪(这件事留下的教训就是大家考试的时候一定不要紧张,胆大心细,慢条斯理,不要忙中出错qaq),取消了单科成绩,所以最终总分只有314(政治76\专业一111\专业二124)。二战仍旧报考的北大汉硕,很幸运初试成绩396分排名第一(政治69\英语87\专业一119\专业二121),复试成绩91.8也排名第一

(一)主观原因
本科四年让我深切地意识到了自己与中文系极度相性不合,个人觉得这个专业还是更适合书香门第出身,积淀了深厚的文化修养,同时又特别爱读爱写的同学,反正没一点我沾得上边。所以最终还是选择了侧重实践的汉语国际教育。

(二)客观原因
当然,汉硕作为新兴专业,性价比很高竞争相对较小也是一个客观原因,相信谁都不希望因为选错道路而使得自己日复一日的努力付诸东流(我现在都还记得当初和自己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说准备考汉硕的时候,他一脸诧异地问:“汉硕不是考了就能上吗?”……这种说法虽然极端了一些,不过就当老师是在鼓励我们要有信心吧)。每当我看到中国语言文学大类下分的二级学科每年那近乎吝啬的硕士招生名额,就更加坚定了考汉硕的决心。

二、院校选择
(一)考察内容:简易版文学大综合
看过北大汉硕真题的同学肯定能够发现,它的考察内容和文学大综合非常地相似,但是又比后者要简单很多,专业一只考现汉(语言学和古汉都在专业二),专业二从很久之前就不怎么考教育学、第二语言教学、跨文化交际等内容了,考的基本都是中文系的教材,只是多了中外文化的内容和一篇案例分析,就非常适合语言文学相关专业的同学来考。当然这种“适合”也只是很小的一个影响因素,历年都不乏专业跨度很大但依旧上岸的师兄师姐,大家也不必对此过度焦虑。

(二)考察方式:记忆力>理解力
而且从考题的设置方式可以看出,重点考察的是考生的基础知识,也就是重背诵而轻理解。以专业二为例,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自不必说,就算是近年新设置的文学简答题,也只需要我们知道“xx派别是什么?\xx作家有什么作品\xx作品的主要任务”,完全不需要我们花很大心思去理解甚至分析“朦胧诗派的创作特点”这样的知识点(我个人是看到这种题目就头疼)。不可否认,理解性记忆能够让我们事半功倍,但这种重基础、重记背的考察方式无疑让很多像我一样领悟力平庸但愿意下死功夫的考生也有了上岸的希望。
三、政治备考
我高中是文科生,在马原和史纲这两个板块会有一些基础,但随着考研越来越卷,感觉现在很多人都会选择把备考战线拉得很长,所以我大概也是从4~5月份开始着手准备政治的复习。
(一)老师的选择
一战的同学可能会对跟哪个老师背大题比较纠结,我当年就是这样的,看着三位老师押的大题都不一样,真是心慌得不得了,生怕自己错过了哪位老师出题人附体直接押中原题的封神时刻,又绝无心力去把每个老师的押题都背出来。
但实际考过一次就会佛系很多了,因为感觉考研发展到这个阶段,估计是很难再出现某位老师yyds直接押中原题然后我们直接走上考场默写的情况了,真正在考场上,比拼的还是自己的书写能力(能否兼顾速度和准确度)、语言组织能力、材料分析能力,平时背的大题起到的只是让我们有话可说的作用,但要如何借助它们和题目材料中的文字来组构一份完整的答案,还得考平时的多背多练多模拟。
所以我的建议就是,选哪个老师都差不多,喜欢谁的风格、谁的资源比较好找就可以跟哪个老师。但我二战的时候还是选择跟的 ,因为,没有刻板印象或者别的意思……但我真心感觉女生在应试方面是很有天赋的,她们很擅长总结规律、总结套路、总结模板,提供的答案也会给人感觉更有条理更好掌握一些。我一战英语作文跟潘赟也是同样的原因。(真的没有刻板印象…….只是个人体会)
(二)具体备考过程
由于是公共课,现在市面上的考研政治辅导已经高度专业化规范化了, 、 等老师都能给大家提供保姆级的政治备考辅导,我这里也不再赘述,只谈一些感觉可能对大家有 助的心得体会。
就刷题而言,我个人是把 、 、 出的练习题和后期的真题卷都刷了一遍,因为我不太喜欢重复做同一道题,遇到做错了的题目就用anki记忆卡收集下来,然后每天都可以用一些零散的时间来背一背这些知识点,比如说食堂窗口排队的时候、撸铁组间休息的时候、排队上厕所的时候……比起纸质错题集,用anki背错题有很多优势,一方面是很省时间,另一方面是方便归纳整理,而且大家到了后期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还可以在每个错题下面补充相关的知识点,每背一道题就相当于背了一个模块的知识点,而且结合错题背知识点也会比纯背小册子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总而言之,连续考两年政治后感觉它真的是一门很玄学的科目,到了上考场的时候你有可能发现自己平时背的东西一个都没用上,没有人能背得完所有的时政,也没几个人能选得对超纲的考题。所以大家对政治不必过度焦虑,也没必要把大量时间用在卷政治上,性价比实在太低了,还是以专业课为重心比较稳妥。
四、英语备考
感觉跨考汉硕的同学大多外语很好,很多还是来自小语种专业和英专的大佬,我这里也就不班门弄斧了。下面给需要的同学分享几个小小的备考心得体会。
①背单词不用图快,试试跟读例句。大家都会每天背单词,不过英语口语不太好的同学可以试着背单词的同时跟读例句(不背单词、墨墨背单词都是有例句发音的),虽然这样背单词会慢一些,但读了例句你能记得更牢,而且更重要的是口语能力会得到显著的提高,不知不觉中自己的发音就没那么中式没那么别扭了,对重音、语调、节奏的把握也会变强,这样到了准备复试的时候就能敢于开口表达了。不然的话靠临时突击是很难在复试中流利应答的。
②英语复习是可以很愉快的。之前看过一些前辈的复习建议,包括让大家一遍一遍地反复做真题啊,每一篇阅读都要全篇翻译啊,每一个长难句都要分析结构啊……我承认只要真的把这些任务完成了,英语能力肯定也能提高很多,但它们的问题在于太过枯燥太过痛苦了,会极大消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让大多数人坚持不下来。事实上中文系的学生都不一定整得明白汉语的长难句结构,那为啥要求中国学生分析英语长难句呢,只要通过多读培养语感,自然就能理解大意了。再说到真题,只要能提高英语能力了,做什么题应该都差不多吧,同一张卷子翻来覆去地做会让人很疲倦呀。我备考的时候关注了“经济学人考研英语”公众号,每天阅读一篇外刊。还买了王江涛、何凯文、张剑等老师的外刊阅读和真题卷来做,每周分1~2天练小三项,剩下的时间每天3~4篇阅读题,就当新闻读就行,既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又可以了解天下大事,坚持下来也不难。
③作文推荐潘赟和张剑,既要多读也要多练。潘赟老师总结的九宫格虽然比较程式化,但对于一开始不知道咋写作文的同学来说真的是个福音,套模板虽然拿不到高分,但至少也能拿个平均分啊,总比写不完好嘛。23年英语考试大纲有所改动,大小作文题型都有变化,张剑老师的真题卷给每一种新题型都提供了五篇范文,太良心了!!!(这里真的想拉踩一下,23考纲变化那么大,某 男老师的作文书还在吃老本,拿着往年的作文模板换个书名就敢出版,新题型几乎不讲,真是给大伙都整乐了),里面有很多高级表达和漂亮的句式,能积累几句用到作文里绝对很亮眼。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开始练习了,有些句型背的时候还挺溜,一提笔就忘光了,只有靠反复的练习才能真正在考场上用到自己的作文里。
五、专业课备考
一战的时候也是通过一边学习一边摸搜,虽然看过不少往年的经验贴,但自己还是走了不少的弯路,浪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所以接下来就不按常规的时间轴模式来介绍我的具体备考过程,只列出准备初试阶段我认为应该做完的事和一些必须注意的事项。
(一)注意事项
①不急着做笔记和背笔记!最开始我也想的是早点整理出笔记早点开始背,这里心理会比较踏实。但后来发现,如果笔记的质量不高,以及自己对知识的掌握不深,那么背三个月可能还不如高效地背一个月。这也是为什么不建议一开始就做笔记,因为如果对整个学科的知识体系有一个整体的掌握、还没有仔细研究过真题的考查内容和方式时,那么大概率做笔记时会记下没必要记的,漏掉必须要背的。所以大家真的不必过早焦虑,只要前期能打好基础,深入理解知识点,搭构知识体系,那么后期无论是整理笔记还是背笔记,学习效率都是非常高的。
②少用纸和笔做笔记!我一战的时候几乎每一门小科目(现汉、古汉、文学史、语言学等)都是用笔做的笔记,但这些纸稿我后面要么直接扔掉,要么就是吸纳到电子笔记后扔掉了。最后我整理出的电子笔记光现汉就有20万字,要是全用笔抄说不定得抄到初试结束…..一开始大家肯定都会想着精简地整理一份笔记,这样就可以少背点,但到了后面就会发现,该背该掌握的内容就是不能省的,一些辅助记忆的知识点虽然不用背但也得记下来,不然你就会发现,盯着那本教材阉割版的笔记本很容易产生枯噪无味的感觉,看着看着就发呆走神了。电子版笔记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随时删除和增添,用纸质本就很难修改自己之前做的笔记。当然,光听课或者光看书确实挺容易走神的,如果希望通过抄抄写写来提高专注度也是可以的,但记得不要在这上面花太多时间,因为写下来的东西大概率以后是不会再想看的了。
③真题要晚点做,早点看。尽管知识还是那个知识,但由于各个院校的考题风格差距很大,所以真题对于我们复习的指导作用不亚于教材。大家自备考伊始就可以多看看近年的真题(时间隔得越远参考价值越低),有空就可以看,学累了的时候、焦虑的时候、没动力的时候都可以看,看得越多越有学习积极性,也越清楚我们应该学什么、怎么学。不过真正开始用真题作模拟可以放到中后期,毕竟只有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从做题中找到体验感。
(二)现代汉语
(1)参考书目:
·必读书目
《现代汉语》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
《现代汉语》增订6版,黄伯荣、廖旭东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陆俭明
《语法讲义》\《语法答问》朱德熙
·选读书目
《现代汉语》邢福义版\胡裕树版\齐沪扬版\沈阳、郭锐版
《现代汉语词汇》符淮青
《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刘月华
《现代汉语虚词散论》陆俭明、马真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彭小川等
《汉语与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沈阳
《现代汉语语法答问》(上\下)杨玉玲、应晨锦
(2)必学清单
①学习现汉的入门书也是基础中的基础就是黄廖版的《现代汉语》。
·我非常建议大家学习专业书目的时候配合视频课程,国家玮老师的课网上也不难找,一开始学可以边听课边看书。
·学完一章就做一做课后习题加深理解(不过千万注意别在一些“划分层次”“判定词性或短语结构类型”这样的题目上钻牛角尖,太过纠结,因为北大汉硕并不会这么考)。
·总的来说,第一遍学不必要求自己每个问题都能搞懂,因为随着你阅读的专业书越来越多,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②北大版《现汉》也是初试重要的参考书。
·这本书建议配合b站上沈阳老师的课程一起学习,视频课真的很大程度上 助我们内化知识点
·此外,北大版《现汉》其实本质是好多位北大老师研究成果的汇集,学习“词汇”部分时可以参阅符淮青老师的《现代汉语词汇》,学习“语法”部分时可以参照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和《语法答问》,其实体系是相同的,只是内容有繁简之分。
·北大版现汉的有些课后练习题参考价值非常高,我最后也把它们挑出来归入笔记本里了。
·北大版和黄廖版在很多概念的定义和分类上存在出入。在后期整理笔记时,我选择的是以黄廖为纲(因为影响力大、适用性更强),但其实正如沈阳老师所说的那样,分类啊术语啊,其实都是学者自己敲定的,有人要这么说,有人要那么说,但客观的语言事实是不会因此改变的,所以大家不必过于纠结,只是要多思考确立这些不同的术语和分类背后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这是有可能会考的。
③ 陆俭明老师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yyds。
·学习现汉过程中体验最愉悦的就是边听b站上陆俭明老师的课并学习《教程》了。不过这本书并不是所有知识点都会考,大家还是要结合考题、有所侧重地进行学习。
·这本书学习完后可以进一步阅读沈阳和陆俭明合著的《汉语与汉语研究十五讲》,后者理论性过强,可读性一般,但很多考题确实只有在后者中才能找到答题思路,大家可以把它当作扩充知识库。
④关于词语辨析
·其实观察近几年的试题我们可以发现,词语辨析题所占的分值比重是有所降低的,而且它考察的词语也不像以前那样是可以在《201例》上直接找到的经典例题。所以个人认为这一部分的准备工作重在掌握分析的角度和方法,实词的辨析角度可以参照黄廖《现汉》和符淮青《词汇》,虚词的辨析角度可以参照《现代汉语虚词散论》。而《201例》其实可以不用花太多时间,简要翻翻看有什么是自己觉得很重要的记下来就行。
·全真模拟后就会有一种很强烈的感受,即词语辨析题考的其实是熟练度和手速……如何在5~10分钟内(毕竟分值就这么多)尽可能地从多个角度辨析,还要做到例句信手拈来,其实需要靠反复地实战训练,光靠背是应付不了的。建议大家在后期每天都可以找几道题练练手,记得掐表计时!
⑤必读书目学完之后——整理笔记、实战模拟、学习选读书目
·等所有必读书目都学完了之后(不是看一遍就算学完),就可以尝试着整理自己的背诵笔记了(如果时间紧张也可以直接背书,但就是得很多本参照着看。或者需要的话可以拿我的笔记去看看),整理的过程其实就是内化知识和搭构体系的过程,虽然要花很多时间,但绝对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
·背书或者背笔记也是个边际效益递减的过程,越背到后面越感觉背得烦、不想背,这个时候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实战模拟(模拟后会发现自己其实很垃圾,这样就有动力背书了…)同时也可以多看看上面列出的选读书目,接触新鲜知识能让自己换换脑子,如果看到什么你认为可能考到的知识点也可以补充到你的笔记上。
(三)中国古代文学史
(1)参考书目\课程
《中国文学史》(一~四卷)袁行霈
b站“【公开课】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全226讲)”
(2)备考过程
①尽量做到系统性的学习。北大汉硕今年来文学部分的考题不仅分值比重越来越大,而且考查的知识也越来越细了(比如23年考了《大雅·生民》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仅满足于按照时间轴记录下各朝各代的重要流派、作家和作品(我第一年也是这样的…就拿笔记本记了一堆作家名作品名流派名,最后背书的时候感觉自己不是在学习,而是在投机取巧,这其实是很令人沮丧的),最好是应该以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的标准要求自己,系统深入地学习文学史的知识,这个过程不仅能让我们更扎实地掌握文学史的知识,而且本身也富于愉悦的审美体验。
②北师大的公开课真的很好。备考建议是跟着b站上北师大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公开课,一边听课一边看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文学史的参考书不需要太多,因为一套教材就已经让人头秃了),做笔记的话还是建议后期有了系统性的认识以及对考题的深入研究之后再进行。当然你也可以用电子版边听边记,以后再补充,需要的话也可以拿我的笔记用作参考。
③重点放在先秦至唐宋文学。就侧重而言,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都是重中之重,这一部分一定要系统且深入地学习(包括每一个作家的生平、创作特点、文学成就、代表作(最好能多背一些)以及代表作的具体内容,甚至代表作里的典故内容都是要记住的,初试考不到复试也一定会用得上。),元明清的知识点考得不多,这里确实可以重点记忆重要流派、作家、作品的名字。与此相对应,大家听b站网课的时候也最好把前三部分(先秦至魏晋南北朝、唐代文学、宋代文学)认真学习一下(倍速别开太快),最后郭英德老师的明清文学可以略看甚至不看(因为不咋考嘛,不是老师讲得不好qaq)
(四)中国现代文学史\当代文学史
(1)参考书目\课程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
b站“温儒敏现代文学三十年”
(2)备考过程
①不能忽视原著的阅读。和古代文学史差不多,不是本专业的同学学习现代文学史时最好还是跟着听一下课程,课上老师推荐阅读的书目最好能在空闲时间看一下,因为不阅读作品选直接学现当代文学史你会感到非常地抽象,并且非常地无聊。不要怕没时间读作品,有些中短篇的作品读起来是很快的,再不济你也可以粗略地翻一下,读了作品选后你背笔记效率也会提高很多。
②没时间看书可以看电影,至少把书的概要看了。中长篇你觉得没时间读也可以看看电影嘛hhhh,我备考前中期也经常中饭晚饭期间看看电影(可以上淘宝找网盘资源,两三块一部),像《阿q正传》《子夜》《雷雨》《茶馆》《天云山传奇》《芙蓉镇》《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牧马人》《活着》《红高粱》这些经典电影看了是绝对不吃亏的,既可以放松又不耽误学习(这也是学文学的奇妙之处,好处是学的时候也是在玩,坏处是永远学不完)。比如说,今年考了一道“《活着》的故事发生年代背景和主要人物”,就算没时间看余华的原著,看了张艺谋拍的电影你也能答出来。
③抓住重点,不用花过多时间。现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史考得其实不多,大家在上面花的时间不用太多,一些非重点内容该放就放了。个人感觉温儒敏老师课上讲的肯定要掌握,当代文学史中“十七年文学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八大样板戏\朦胧诗\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知青文学\现代派文学\先锋小说\寻根文学\新历史小说\新写实小说”还是应该有所了解的。需要的话可参照我的笔记。
(五)外国文学史
(1)参考书目:《外国文学史》郑克鲁\《文艺常识》张福起
(2)备考过程
①重点记忆代表性的专名。外国文学史考得真的还蛮少的,理论上来说大家只要能按照文学史的分期记下不同时期的代表流派、作家、作品就行了。但仍旧不建议笔记中只记下一些干巴巴的专名,可以尽量多补充一些时代背景信息、作家的创作特点、作品的内容简介,这些内容并不要求背诵,但可以让背诵过程更高效也更愉快。需要的话可参照我的笔记。
②郑克鲁的《外国文学史》也不必细读。大家通过它了解一下文学史脉络并记录重要知识点就行。
③该放的分数放掉。近年来外国文化已经渐渐不怎么考(考的也偏到没法准备,比如希区柯克的电影、英剧《白皇后》和“玫瑰战争”……这些内容真的不用特意准备,反正你不知道其他人也不知道),所以也就不推荐再去看《外国文化史》。外国文学的一些考题不见于《外国文学史》,反而在《文艺常识》中的外国文学部分可以找到,比如“四大吝啬鬼”,当然大家要是有更好的文学常识参考书也可以使用。
(六)文化常识部分
(1)参考书目
《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版)王力
(2)备考过程
①推荐制作anki卡牌。文化常识部分的知识点考察得很细碎。很适合用anki卡牌来进行学习,就和政治选择题的知识点一样,用一些零碎的时间背诵效果可能会更好。一开始可以一个小知识点就记一张卡牌(比如“世界上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什么”),但后期最好一张卡牌就是一个模块的知识点(比如“历代医学著作和医学家”),反正随着知识储备的扩充,卡牌也要增加难度。
②学会构建知识网络。近年真题有把文化常识部分出成简答题的趋势(比如“名与字的关系”“明清科举考试项目和相对应的及格后的身份”),备考的时候也要尽量兼顾细碎知识点的记忆和整体框架的构建。
③功在平时。其实出题老师也不会局限于固定的参考书,这一部分的学习还是要注重日常的积累。
(七)语言学
(1)参考书目:《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
(2)备考过程:
①该背的都得背。《语言学纲要》真是整个备考过程中学起来最痛苦的一本书了,知识过于抽象过于理论化,不好理解也不好背。最关键的一点是,这是一本几乎要背诵整本的教材,一开始我也想着自己整理一份精简的笔记,后来发现这本书本身就已经很简约了,有一些章节记笔记的时候但凡省掉一个例子,之后背诵的时候就看不懂笔记。所以就这一本薄薄的教材最后也整理出了6、7万字的笔记,要背下它还真是要花不少的时间,建议大家还是早点开始准备语言学。
②把书背熟比做题重要。语言学部分建议大家少做题,只做真题即可(那本绿色的配套练习册不建议做),而且也不用把真题的答案当作知识点记下来(和现汉不同)。因为它要么直接考背诵,要么考运用理论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但不管遇到什么语言现象,只要《语纲》背得足够熟,结合材料再套用理论大家都会有话可说的。总之,语言学部分的学习还是很简单粗暴的,把书背熟就能拿到不错的分数。
(八)古代汉语
(1)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二册)王力
《古代汉语》(上、下)郭锡良
《古代汉语》王宁
《古代汉语》殷国光、赵彤
《古文观止》(套装上下册)中华书局
(2)备考过程:
①大量读文选,坚持每天阅读。古代汉语的备考过程也不复杂,就是大量看文选,每天都可以安排至少45分钟来读文选,这是最好的培养语感和积累文言文字词释义的方法。文选尽量集中在先秦部分,因为考题多选自这个时期,当然读得烦了也可以读其他时期的换换口味(尤其是复试还可能考到一些经典的骈文、欧苏文、韩柳文),最重要的还是要想办法让自己坚持每天读。
②理论性的知识可以后期突击。古汉部分也有必须要死背的理论知识,但非常少,最有可能考到的主要也就是“注释体例和术语\通假字古今字假借字的概念及异同\倒装句的类型\判断句的类型\词类活用的几种情况”等几个重要知识点,只要你平日里的积累工作做得足够好,那些理论知识很快就能理解并记下来。
③其实古汉的复习自由度很高。上面列出的参考书目只是
23考研北大汉硕初试复试第一经验分享~(北大汉硕考研报录比)插图
我恰好有资源……其实并不局限于哪一本,大家手头有什么好的古文作品都可以拿来读,我之前也会看电子版的《左传》。然后各套《古代汉语》教材中都会有“常用词语释义”“常用文言虚词”等章节,读起来相当无聊,大家可以跳过。因为文言实词虚词都没必要专门去记,记了也不一定想看,看了也不一定有用,读得多了自然就能记住很多,尽量少在消磨自己学习热情的内容上花时间。
六、复试备考
(1)个人履历平庸也不用焦虑
这里补充一下我的个人情况。本科期间成绩处于中游,通过了英语四六级、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没有很亮眼的实践经历,科研成果仅限于毕业论文,一战结束后找实习的时候愣是想不出怎么样才能把简历填满一页。
相比于其他学长学姐,我的个人履历真的是非常平平无奇了,其实我大学也没玩掉啊qaq,但是小镇做题家思维真是害人不浅,本科四年真的就只知道听课完成作业,导致错过了很多参与实践项目与科研的机会。如果看到这篇帖子的学弟学妹们还是大一大二,一定要记得多利用大学的平台探索自身的各种可能性,别被自己初入校门时还不很广阔的眼界给禁锢住了。
但从好的方面讲,这也侧面证明了北大汉硕复试的时候并不会因为相关专业背景欠缺而歧视考生,所以如果有志于此的小伙伴可以放心,就算本科出身不好,就算没有亮眼的履历,只要自身准备足够充分,依然是很有机会上岸的。
(2)考试内容和复习安排
①复试流程:中文自我介绍——普通话水平考察(其实就是让你读几段话)——文学文化知识考察(根据之前读的材料进行提问,范围和初试差不多,不过基本不涉及外国)——说课和试讲(随机挑一个语言点让你试讲,时间不长,考察知识>考察教学技巧,没有经验的同学也不必担心)——英语问答(就问一个,也不用自我介绍)——综合素质(啥都可能问)
②复习安排:复试的时候我报了中文考研网的复试班,老师会为你提供系统且全面的复习建议和复习规划,我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3)准备复试该注意什么?
①《现代汉语语法答问》是什么神仙教材!其实复试的参考书还是蛮多的,和初试也不尽相同。但如果说只让我留一本准备复试的话,那一定是杨玉玲老师的《现代汉语语法答问》。这本书可谓汇集了北大版现汉、词汇辨析、国际汉语教师语法教学手册等诸多教材的精华于一身,兼顾汉代汉语本体知识和教学研究,我考前复习“说课和试讲”的时候大部分时间就是在读这一本书,只能说是太强辣太强辣,完全就是为北大汉硕复试量身打造的。
②文学文化知识是需要针对一个知识点谈一大段话的,所以初试就要尽可能系统地进行准备。复试最让人头疼的还是文学文化知识的考察,老师可能就一个作家、一个典故、一篇作品问你一大堆,而且考察背诵的概率很大(反正我是被考到了)。因此大家初试的时候对文学史的准备还是要尽量充分一些,不然到了复试前想补就很难了。
③越早开始准备越好,最好找几个复试小伙伴。我今年大概1月中旬就逐渐开始准备复试了(在网上看到大家都开始得好早qaq)。相信绝大多数人经过了初试的拉锯战是绝对不会再想看一秒钟书的了,所以最好是借助外部的压力推动自己复习。当时非常幸运地找到了几个非常善良、勤奋、自律、包容、可爱的复试小伙伴(网上找的,不是报考同一个院校),每天互相提一些专业课和英语问题,也借此逼迫自己重新捡起书本,并努力练习英语口语。至于问什么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在这个过程中临场反应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提升最为宝贵。
七、其他
(1)备战时间轴和日常作息安排
①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轴。虽然道理都明白,但我自己一战的时候其实也蛮容易因为担心比别人进度慢而焦虑不已,总想着暑假前一定要把该看的书都看一遍啦~暑假一定要开始刷真题+背书啦~九十月一定要开始实战模拟和默写啦~总之就是一直在被时间追着跑,当进度完成的时候确实是没那么焦虑了,但自己的生活也被考研完全占有了。到了后来,我才知道真的有很多人在考研的同时也在享受着自己的生活,有边实习边上岸的,有边参加社团活动边上岸的,有开始得很晚最后也上岸的(而且也不乏清北这类高校啊)…….而自己一年来连校门都没出过几次,每天都闷在图书馆和自习室,照样连复试都进不了。所以二战的时候彻底佛系了,终于意识到考研就和其他任何事情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别被他人影响了你的节奏。要是觉得没学完就多学一会,要是觉得到位了就可以做别的事情了,不必刻意设一条时间轴来给自己施压。
②关于日常作息安排。我实际上也没有长时间严格遵循某一份日常作息安排,毕竟不同的时期总有不同的事要办,而且一战和二战的作息也大不相同。下面我就分享一些也许能为大家制定自己的作息安排提供借鉴的经验。
·清晨确实是背书最高效的时候,建议大家可以把语言学、现汉里偏枯燥的理论知识拿到早上来背。当然等政治押题出了之后,早上基本都是背政治了。
·总的来说,个人认为文学文化部分的内容要更有趣一些,所以我早、午、晚基本都是先学现汉和语言学,再学文学文化,把状态差的时间段留给学起来更轻松的学科。
·英语阅读最是其乐无穷,可以放到自己厌学情绪最浓的时间段来学。
·吃完晚饭真的好困啊,不如去跑跑步健健身吧,反正都是打瞌睡,不如做点不需要动脑子的事。
·背单词、背anki这种事情别专门抽时间来做了,啥时候有空啥时候背。
·后期背书背得疲倦不堪的时候就可以把它换成默写知识点了,写着写着几个小时就过去了。
·咱们汉硕要学的科目这么多,一定要记得穿插着来学,这样效率会高很多。
(2)跨考、二战、实习、自卑…….怎么对抗挥之不去的焦虑
对抗焦虑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行动。我自己也属于那种心态不稳经常爆炸的类型,大学三年一事无成使考研成了我最后的救命稻草,那种“这件事再做不好自己就是个彻底的loser”的焦虑感无时不刻地伴随着我。一战因为违纪直接被淘汰,到了二战的时候,功亏一篑、前功尽弃的挫败感和来自家庭、社会、同龄人的压力更是压得人喘不过气。我相信看到这篇帖子的每一位同学或多或少都在承受着难言的焦虑和压力,喝再多的心灵鸡汤就消除不了的那种。所以想要面对焦虑感,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行动,内耗不如多背背单词,焦虑不如扩充一下笔记,思索上岸的朋友圈文案不如再看一遍真题打点鸡血。我们只要白天精疲力竭地把自己的任务和规划完成了,晚上自然就能够毫无歉疚感地安然入睡。下面分享几个曾 我消除过焦虑感的小习惯:
·我在路上的时候很喜欢走神,然后就陷入精神内耗。所以后来我决定把走路的时间利用起来,听喜马拉雅上的课程,我备考期间累积收听了217小时的课程,像是“余秋雨《中国文化必修课》”“康震解读《唐宋八大家》”“康震品读古诗词”“蒙曼品最美唐诗”“蒙曼讲红楼梦”等都是令我受益匪浅的课程,文学文化素养于潜移默化中的提升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这个路上听书的过程能 助我们保持学习状态、提高学习热情,还有最最重要的一点——让我们没有时间焦虑。
·默写知识点和实战模拟也是对抗焦虑的利器,当你发现自己背了很久的东西根本默不出来的时候,就会生发出一股强烈的“滚回去学习”的欲望。
·无论是一战还是二战,我都会每天安排1~2个小时锻炼,运动不仅是在打磨我们的身体,更是在打磨精神意志,那种咬着牙喘着气再跑一圈的精神气,也正是备考所需要的啊。
·找几个靠谱的研友实在太重要了!我后来反思一战和二战为什么结果截然相反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一战时我是“个人主义的末路鬼”,二战时我却拥有着家人、朋友以及朝夕相处的研友的陪伴。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奋战,给了我很大的心灵慰藉。
·当实习和工作与考研冲突时,该舍弃的就一定要舍弃了。一战时我直接推掉了学校安排的教育实习,虽然后面还真后悔过不少次,但就算重来一次我也只能做出相同的选择,因为我觉得我承受不住这样的双重压力。第二年初试过后我就去找工作了,当时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过,可成绩一出来我就马上辞去了工作,全天准备复试。当然对于一些人来说multitask反而效率更高,还是看个人特点吧。
以上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了,可能有点凌乱……
此外,欢迎需要有关北大汉硕真题、答疑、笔记的同学私信联系我~
·关于笔记:一战临近考研的时候看着自己东一本西一本写满零散笔记的复习资料,还真想过要是自己重新走一遍考研路,一定可以整理出一套更全面也更系统的考研笔记,那就不用像现在这样左翻右翻了。说巧不巧,一战时的考场违纪虽然让第一年的努力付诸东流,但却也让我能够在第二年好好梳理一遍之前看过的所有专业书籍,然后根据北大汉硕的出题风格,以最权威的专业教材为底本(比如黄廖现汉、袁本文学史等),汇集各本参考书中可能有助于答题的知识点,再在知识点下面附上相应的经典真题(如果是文学史部分还会加上经典作品的原文选段),最后整理出七大本集基础知识+扩充知识+高频考题(+作品选段)于一身的笔记,我最后的几个月的复习工作基本就只是着力把这几本笔记吃透背熟(最后虽然也没背多熟……但书确实翻烂了),再辅以一定的实战模拟。

两年的心血都在这了,真的可以拿来直接背,亲测有用,低价出,可刀。
最后,无论如何,祝今年参加考研的各位同学取得理想的成绩!

Related Post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382